股票配资平台软件|股票配资的流程-财盛证券APP下载

炒股金融杠杆 2024年三季度经济学人问卷调查:加大逆周期政策调节力度,力保金融环境稳定
发布日期:2024-11-17 14:59    点击次数:171

   记者李晓丹 实习记者姚榕琰 提振需求、充足金融流动性以及有效应对外贸摩擦,这是当前经济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本期调查显示:扩大内需的有效抓手是增加居民收入(占比67%),出台有针对性的消费刺激政策(10%),增加教育和医疗投入(8%),保持物价合理水平(5%)。

  在一揽子刺激政策中,货币政策的支持方向是:资本市场(占比37%),房地产销售(21%),消费(21%),制造业(20%),土地资产盘活(1%)。此外,加大财政政策落实力度,应该从以下方面重点重手:“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占比22%;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的“两重”( 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占比2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2%);加强与货币等政策等协同(21%);加强预算的执行和落实(13%)。

  经济学家建议,要解决当前资金的结构性失衡,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改善资本市场的流动性,在经济“稳增长”的过程中,要对风险做出充足预案,力保金融环境稳定。

  经济学人调查由《经济观察报》发起,每季度进行一次。受访者包括投行、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权威经济学家。本期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65份。

  刺激计划锚定增加经济信心

  2024年一季度全国GDP增速5.3%,二季度增速4.7%,2024年全年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5%左右。三季度的经济增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衡量点,既反映出下半年的经济态势,又预示着宏观政策的调整方向。

  本期调查显示:51%的经济学家认为2024年三季度GDP增速在4.5%~4.7%,19%认为是5.1%~5.3%,18%认为是4.8%~5.0%。与此同时,75%的经济学家认为2024年全年GDP增速在4.6%~5.0%这一区间,23%认为会在5.1%~5.5%。

  渣打大中华区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表示,三季度GDP会略放缓至4.4%,制造业的收缩和需求疲弱都预示着当前经济在承受压力,其中,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放缓将使得第三季度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至2%;随着近期宣布的一系列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逐步落地,四季度GDP会升至4.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上表示,引起总需求不足的原因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对需求的影响明显,应该推出一揽子刺激加改革的经济振兴方案,实质性扩大终端需求,带动经济回归扩张性增长轨道,以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为主筹措资金,在一到两年时间内,形成不低于10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规模。

  本期调查显示:在影响居民消费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收入(占比70%),其次是对经济的预期(28%),通货膨胀率(2%)。在上一期的调查中,收入的影响占比是62%。

  自9月底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宏观宽松和金融支持政策,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为经济完成增长目标提供了信心。对于财政增量刺激政策,市场还在猜测其规模,可以明确看到的是,在一系列的财政增量政策中,有些增量政策是本就列入计划当中的,所谓超预期的财政刺激政策最终是要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重点倾斜和部署。

  “除了4000亿元的新增债券发行和2.3万亿元的加快使用地方政府专项债之外,还可能将一部分明年的政府债券发行额度提前到今年,或者利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资金,2024年四季度的增量财政支持规模将超出预期。”瑞银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认为,财政刺激的规模整体在5万亿元左右,今年会在短期内推出1.5~2万亿元的财政刺激措施,2025年广义财政政策支持扩张至2~3万亿元。

  10月12日举行的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提及会发行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汪涛预计,未来一年,此类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会在1万亿元以上,但不能把对银行注资视为财政刺激,尽管这会增发特别国债,此举主要目的是提升银行体系稳健度,确保银行能够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贷款投放。

  民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陶川认为,从财政刺激的增量来看,增量政策的重点首先应是修复微观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再发力消费与投资, “将大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可以腾出更多的资源发展经济”,而“发行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商业银行资本金”也是类似的逻辑,只有微观主体在资产负债端不再做“减法”,更多的增量政策才能达到做“加法”的效果。

  陶川进一步表示,“3%赤字率红线”很可能成为过去时,近日财政部的发布会就提及“中央财政在举债和提升赤字方面是有较大空间的”,可见未来中央政府的加杠杆决心,而从财政部下一步工作的部署来看,“改善居民收入预期,激发消费潜能”排在了“带动有效投资,扩大国内需求”之前,未来的财政增量空间正在优化调整。

  为经济调结构争取时间

  在本期调查中,对于房地产政策陆续放松之后,房地产市场是否仍有下探可能,68%的经济学家认为“会”,5%认为“不会”。

  申万宏源证券(000562)固定收益融资总部总经理范为表示,自9月24日以来,中央政治局会议、央行、金融管理总局、发改委、财政部等已先后明确“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相关政策包括降准、政策利率下调、存量房贷减息、降二套首付比例、专项债收储土地及存量房产、取消房产增值税等。目前看,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底”已现,但由于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化行业,供需关系将决定房价走势。

  “供给侧看,保交楼等政策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增量供给,同时在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困难解决后,房地产企业的新建房、地方政府的供地将会进一步提供新增供给;需求侧看,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若仅为止跌回稳,房地产的投资需求将仍偏弱,加上居民部门收入预期尚未转强,上述政策出台后刚需会放量。”范为进一步解释,截至2023年底,中国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因此目前整体的供给还是偏宽松,需求还是偏弱,同时,股市上涨也可能会吸引部分原本投资房产的资金投资股市,短期房地产市场仍处于蓄能阶段。

  对于观察房地产“市场底”的关键指标,范为认为一个是看房价水平,另一个是看整体资产价格趋势:如果后续房产增量供给能严控,实际房价回到一个投资价值凸显的水平(可从租售比、房价与居民收入比等方面评判),投资需求、改善需求将会大幅提升,“市场底”将会出现,那么房地产市场将会止跌回升;或者未来M2增速回升,CPI回到2%以上,温和通胀、股市上涨、财富效应凸显,也可能带来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升。

  房地产市场的上述情况,是三季度经济遇到的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房地产市场的政策放松,一方面是通过政策引导来释放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要积极去化不良资产,畅通融资渠道和保证企业的市场开发积极性。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放松仅仅是一揽子刺激政策的一部分,更多的政策调整将陆续推开,在保证经济必要增速的同时,更深远的目标是为经济结构调整争取时间。

  国家信息中心原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表示,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重点一方面是要提振经济,另一方是要防风险,当前要重点解决的是房地产和消费问题,大型基建和制造业投资要慎重,避免出现产能过剩情况。

  祝宝良认为,通过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重点应该用在民生上,一个是推进城镇化,让农民工进城可以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另一个是鼓励年轻人生育,这两个方面都与住房问题相关,比如扩大公租房保障范围。

  与2008年的“4万亿”相比,2024年的一揽子刺激政策有哪些不同?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当前的一揽子刺激政策与2008年的“4万亿”一样都是要刺激总需求,4万亿出手快、出拳重,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组合来反通缩,近期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也反复强调要正视困难,各部门行动起来做好协调;与2008年相比,在刺激政策的具体方式上,2008年刺激的重点方向是基础设施和战略新兴产业,这一次的重点应该是兜底民生,通过增加个人收入来提振消费,此外还要推动地方化债,还会涉及资本市场,防止出现股票市场的极端事件,所以这次刺激政策的方向是正确的,要警惕通缩趋势,这需要超常规的操作。

  管清友同时强调,这一次与2008年相比,还面临一个不能忽视的背景,那就是经济的结构性改革任务更加紧迫,要应对的长期结构性问题包括人口老龄化、少子化,以及房地产的周期性拐点、经济拉动从出口转向消费、国内就业压力、外部环境的变化等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调结构来解决。

  对于整体的经济刺激规模,管清友表示,不能单纯与2008年的4万亿相比,当前的经济运行基础和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关键是让大家看到信心,政策上要下决心提振经济,从具体操作来看,这次央行的“工具箱”里无论是工具种类还是弹药都是十分充足的。

  本期调查显示,在一揽子刺激政策中,货币政策的支持方向是:资本市场(占比37%),房地产销售(21%),消费(21%),制造业(20%),土地资产盘活(1%)。与此同时,参与本期调查的经济学家认为,加大财政政策落实力度,应该从以下方面重点着手:“两新”(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占比22%;以政府投资带动放大效应的“两重”( 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项目),占比22%;落实税收优惠政策(22%);加强与货币等政策等协同(21%);加强预算的执行和落实(13%)。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税收研究中心主任杨志勇表示,持续多年的较大幅度的减税降费一直在发挥作用,企业更加期盼的是税负稳定性和更好的营商环境。

  力保金融环境稳定

  宏观经济平稳向上的一个必要条件是金融环境稳定,在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的过程中,2024年的金融市场仍是风险化解的一年。本期调查显示:当前中国经济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就业压力(占比29%),房价大幅下跌(24%),债市风险21%,外部影响(14%),股市过快回调11%。

  近期,资本市场波动加大,证监会发布消息要严厉打击大规模减持行为。对于股市回调的原因,市场普遍认为与大幅减持有关,并且担心短期内减持仍会不断出现。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表示,股市有波动是正常现象,股市不可能只涨不跌,也没理由只跌不涨,不能简单以股市涨跌来评判股市的好坏;对于非正常非理性的涨跌需要适当干预,但干预不应常态化。

  “股市回调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冲高后的正常回调,市场需要一个冷静的观察期;二是一些市场参与者对经济前景信心不足,部分实控人减持股份。”刘晓春进一步分析,这也说明近期股市上涨虽然对提振信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尚不足以完全扭转市场,提振市场信心的根本还是要大力度进行改革开放,以此来增强整体民间投资的信心,相信接下来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出和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能够让中国经济尽快回到上升轨道。

  对于2024年中国股市走势:70%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在3000~3500点,25%认为是3500~4000点,5%认为会达到4000~4500点。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首席市场分析师、市场研究总监桂浩明认为,流动性是一个相对概念,总体来看并不缺流动性,M2增速明显高于GDP增速,关键是看如何分布,就资本市场来说,流动性并不是很充分,很多股票估值还是比较低;从经济层面来看,现在真正需要资金的是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要拿到低成本贷款还是很难。

  桂浩明进一步指出,要解决资金的结构性失衡,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来改善资本市场的流动性。

  在影响全球流动性的因素中,美联储的调息动作仍在发挥着不小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明表示,美联储在11月份降息25个基点可能性比较大,因为目前美国经济还是比较强劲的,无论是通胀还是就业数据都处于一个比较良性的水平上,此前降息降50个基点给美联储提供了很多主动性,全年下降100个基点的可能性比较大,而且明年美国经济软着陆的概率也在上升,明年还会再降150个基点,到明年年底,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大概在3%,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也会在3%左右。

  “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基本稳住,资产价格就会往上走,资金会流入。”张明表示,中国的货币政策也会进一步放松,除了存款准备金会下降,存量房贷利率还会再下降20~25个基点,不过汇率不一定贬值,关键不是看逆差,而是看中国和美国经济的增长预期,如果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好于美国,虽然降息,但本币仍会升值。”张明说。

  张明还提醒,今年四季度或者明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需要关注的风险是美国总统换届风险,可能会造成关税的显著上升。

  汪涛也表示,如果在2025年出台大规模增量财政刺激政策,并且美国没有对华大幅加征关税,2025年中国GDP增速可能达4.5%。

  本期调查显示,全球经济的最大扰动因素:地缘战争(占比53%),大选或政治动荡(25%),贸易摩擦(14%),金融风险(8%)。对目前地方债的化债情况:69%的经济学家认为仍处于化债初期,需要密切关注;29%认为已经处于中期阶段,风险基本可控。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表示,恢复经济信心,还需要更为精准的“政策组合”,恢复信心需要注意避免合成谬误,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性与一致性仍需要加强,非税收入过快上行等紧缩性的政策仍需要进一步清理;货币政策仍有空间,财政发力需加快进度,加大力度,尤其加大中央政府发力力度;就业优先政策仍需要加快落地,8月不含在校生的16-24岁青年失业率触及历史新高,应届生的就业压力会影响家庭部门的整体信心;此外,除提振内需相关的政策之外,还需要持续稳外资稳外贸,不要忽视外需和出口对于中国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大推动企业出海,绕过贸易限制壁垒,利用海外资产负债表的扩张,缓解国内资产负债表的收缩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凯认为,宏观政策还要与改革相配合,首先要与财税改革同步进行,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与央地财政关系改革同步进行;其次,持续进行预期管理、积极发挥稳预期的作用;同时引导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在加力提效实施宏观政策的同时,加快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地,包括“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修订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推出新一批重大外资项目”等,这就把短期刺激政策与中长期的经济结构调整结合在一起了,能够实现跨周期调节。

  祝宝良表示炒股金融杠杆,面对经济发展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国要形成政策框架来平衡稳增长和防风险之间的关系。



友情链接: